近日,尽管俄乌进行第三轮直接谈判,但核心问题悬而未决,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仍在欧洲大陆延宕。
日前,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“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与秩序重构研讨会”,外交部原副部长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原副局长乐玉成,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出席开幕式并致辞,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外交学院、国际关系学院、上海外国语大学等11家智库和高校的知名学者围绕乌克兰危机的态势、走势等问题深入探讨。
打谈结合的消耗战
学者认为,乌克兰危机逐步转向“打谈结合”的消耗战,目前僵局难破。
战场方面,交战双方均有意愿和能力维持战争,未到“山穷水尽”的地步。双方也不满足于目前的战局——乌克兰希望争取更好的和平保障,俄罗斯则想通过扩大战果累积谈判筹码。
尤其在特朗普近期对俄施压并恢复军援乌克兰后,乌方对于扭转不利战局重拾希望。基辅正努力为10套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筹集资金。
而俄罗斯也在波克罗夫斯克等多个方向加强攻势,剑指乌军第聂伯河防线。这或许能折射俄罗斯在本地区的长远战略布局。
谈判方面,领土问题、乌克兰对安全保障的关切、俄罗斯对解决冲突根源的诉求,都是难解的结,也使乌克兰危机呈现长期化趋势。
学者预计,这场关乎全球和地区政治安全秩序重构的军事冲突,不会很快结束。即使能够实现临时停火,化解根本诉求分歧也需要很长时间。
明年的俄罗斯杜马选举以及美国中期选举米升网,可以成为观察乌克兰危机变化的节点——前者事关俄国内政治安排,后者对于特朗普是一场检验内政外交承诺是否兑现的“期中考试”。
两个重要变量
学者指出,当前两个重要变量值得关注。
其一,美国的态度,尤其是它对俄策略的调整。
学者认为,特朗普对俄正失去耐心,逐渐朝着对俄部分施压、以压促谈的方向转变。
不过,特朗普不愿把和谈之路堵死,对俄留出较大余地。他也尚未采取鹰派共和党籍参议员林赛·格雷厄姆的对俄方案。
学者认为,特朗普不愿重回拜登“挺乌压俄”路线,他对俄强硬威胁能否落地仍存较大变数。
其二,特朗普“抽身欧洲”背景下欧洲的反应。
有学者提到,今年3月至4月,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超过美国。德国国防政策发生转向,不讳谈“战时经济”,它和英国等欧洲国家都在为未来几年可能发生战争做准备。德国还与英法急推欧洲独立核威慑力。
分析认为,欧洲越来越强调战略自主,希望在多极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它将日益成为俄乌战和进程中的关键变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欧洲的战略自主并非简单“反美”或与美“脱钩”,相反是希望将美国“留住”,并确保在美国不愿行动时有独立应对威胁的能力。
大国关系深刻演变
乌克兰危机背景下,中美欧俄四大力量的处境也在发生变化,大国博弈经历深刻调整。
有学者指出,一个重要变化是,特朗普上台以来阵营式对抗有所淡化,美国变得相对超脱。“特朗普2.0”的国际秩序观注重大国主导、权力政治、非战竞争。
欧洲前途命运堪忧,但欧洲内部在发展方向上莫衷一是,属于“走一步看一步”。
俄罗斯的处境较拜登当政时有所好转。克里姆林宫近日声明证实“双普会”势在必行,试图通过政治途径缓解压力。
中国坚持劝和促谈,不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,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,同时为停火止战汇聚更大合力,其客观公正立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。
中美欧俄四大力量的互动,从过去以“欧美互动、中俄互动”为主,转向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,但同时复杂性、变化性也在增多。“特朗普2.0”时代,一些大国之间互动的交易性也在上升。
有学者指出,尽管西方内部分化可能持续甚至加大,但欧洲没有更多选择,仍会与美调适关系。拜登时期拼凑的“小多边”仍会继续存在,并被用于对华竞争。
还有学者指出,特朗普想在中俄间打楔子的企图并未得逞。中俄关系高位运行,本身也是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因素。
(编辑邮箱:ylq@jfdaily.com)米升网
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