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,OpenAI的新品发布会备受关注。然而,最新发布的GPT-5并未达到用户的高期望。尽管这款大模型确实有所提升珺牛策略,但远未如科技圈预期的那样惊艳。
距离GPT-4发布已有两年半时间,GPT-5终于在2023年8月8日凌晨正式亮相。OpenAI推出了四个版本:主流模型GPT-5、面向开发者和企业的轻量版GPT-5 Mini、超轻量版GPT-5 Nano,以及高级版GPT-5 Pro。这些版本覆盖了企业、开发者和普通用户的需求。
发布会上珺牛策略,山姆·奥特曼将GPT-4到GPT-5的跨越比作iPhone从像素屏进化到视网膜屏,并声称GPT-5能提供博士级别的解答。然而,实际表现并未完全符合这一描述。
GPT-5在使用上更加简洁统一,终结了用户的选择困难症。价格方面,GPT-5推出了限量免费策略,每5小时可免费发送10条信息。API价格也降至每百万Token输入1.25美元,输出10美元。与竞争对手相比,GPT-5的价格更具竞争力。
尽管如此,许多熬夜观看发布会的应用者仍感到失望。一位大模型从业者表示,GPT-5除了“刷榜”外没有明显优势。另一位从业者则认为,技术发展不是线性的,人们对GPT-5的期待过高。
事实上,GPT-5在各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于前一代模型,特别是在编程方面刷新了纪录。然而,在SWE-bench编程测试中,GPT-5的成绩仅略高于Anthropic公司的Claude Opus 4.1。马斯克甚至公开表示GPT-5在ARC-AGI-2测试中未能击败xAI公司的Grok 4。
GPT-5褒贬不一的背后,反映出大模型训练已逐渐触及天花板。据报道,GPT-5的研发遇到了高质量训练数据不足和大规模预训练收益下降的问题。为此,OpenAI发布了两款开源模型GPT-oss-120b和GPT-oss-20b,但这些模型的幻觉率较高,引起了诟病。
OpenAI的开源态度转变意义重大。面对开源生态的繁荣,OpenAI意识到需要依靠开发者贡献的数据和改进方案来优化模型性能。OpenAI还与微软和亚马逊AWS合作,以增强其市场影响力。
与此同时,众多科技巨头纷纷推出新产品,竞争激烈。谷歌发布了Genie 3,Anthropic发布了Claude 4.1,国内市场中的阿里、Kimi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。尽管ChatGPT周活跃用户已达7亿,但OpenAI在企业级市场的份额正在被竞争对手蚕食。
OpenAI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市场竞争,还包括人才流失。Meta近期挖走了多位OpenAI研究员,这对OpenAI的发展造成了影响。未来的人工智能竞赛将更加残酷珺牛策略,OpenAI要想继续领先,还需付出更多努力。
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